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文藝工作者的當代創造。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奮斗的一年。面對新征程、新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順應社會發展的變化,把握時代進步的要求,聚焦人民群眾的期待,在文學、影視、舞臺藝術等領域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用“人民至上”的理念書寫中國的“制度優勢”,使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呈現出很多令人欣喜的發展變化。在文藝的裝點下,美好生活在我們腳下鋪展延伸,時代精神在新時代越發奪目閃亮。
?——編者首語
繁榮發展戲曲事業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為中國戲曲的未來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從戲曲名家到戲迷觀眾,從花甲老人到莘莘學子,全國熱議賀信精神。大家一致認為,戲曲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看,傳承和弘揚戲曲文化有著充分的理由,更有充足的條件。
七十年勵精圖治,七十載碩果累累。在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守正創新大會上,戲曲界人士共商傳承發展大計。讓傳統戲曲活起來將是傳承戲曲文化的重中之重,要通過搶救性挖掘,創造性改編,把“躺”在劇院資料庫中的老劇本,其他劇種、院團的優秀劇本搶出來、種下去、活起來。
2020年,中國戲曲呈現了姹紫嫣紅的新氣象。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在江蘇昆山開幕,116個戲曲劇種以及木偶劇、皮影戲兩種戲劇形態集中展演,成為中國戲曲界的盛會。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上,京劇、昆劇、豫劇、粵劇舞臺上的領軍人物齊集濠江,共同演繹中國戲曲的魅力。
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
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是最動人的篇章。2020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廣大文藝工作者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電影《金剛川》以新的視角,講述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故事,展現中國軍隊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偉大精神。歌劇《同心結》重回那段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在黃繼光等英雄人物身上,人們讀懂了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情懷如夢,家國在心。面對新時代的嶄新境界,愛國情懷更是優秀文藝作品應有的文化內核和精神底蘊。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就以喜劇方式呈現“小康時代”的新景觀,觀眾口碑一路高歌,在國慶假期激發了觀眾濃厚的民族自豪感。電影《緊急救援》、電視劇《我的金山銀山》等文藝作品,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深深埋入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不斷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力。
脫貧攻堅文藝創作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所以脫貧攻堅題材成為文藝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廣大文學藝術家們自覺回應時代命題,深入貧困地區,扎根于人民之中,從鄉村劇烈變動的內核挖掘動人細節,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滿意的文藝答卷。
影視劇《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石頭開花》《最美的鄉村》《花繁葉茂》,文學作品《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國家溫度》《山中歲月》,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歌舞劇《大地頌歌》、越劇《山海情深》……一批“沾”著泥土與晨露的中國脫貧故事新鮮出爐。其中既有對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梳理思考,也有聚焦村落蝶變的個案講述,還不乏對時代新人的群像塑造。創作者秉持著寬廣的歷史維度與深刻的人文視野,以藝術手法巧妙地呈現現實生活,敏銳捕捉其中具有一定持久性且能夠面向未來的新氣象、新趨勢、新理念。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這批創作依托當下而超越當下,在充分展示脫貧攻堅物質成果的同時,將這項工作放在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去觀照和考量,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創業史詩”,獲得了業界專家的認可和觀眾讀者的喜愛。
抗疫文藝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從詩歌到散文,從繪畫到剪紙,從歌曲到影視,文藝界圍繞防疫抗疫主題創作一大批文藝作品,凝聚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面對硝煙彌漫的戰場,面對前路未知的艱險,中國作家以筆為槍,逆行出征。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日子里,中國作協派出采訪小分隊,奔走在抗疫第一線,穿梭在武漢人的生活現場,采訪著、創作著?!度抡啻骸贰度嗣駪稹耙摺薄贰兑晃唤小按筮B”的志愿者》等作品,記錄了那些雪地抱薪、深夜提燈人的故事,溫潤人心,鼓舞前行。
人民在哪里,文藝的觸角就在哪里。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紛紛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劇場走向云端,在新媒體平臺上創作作品,為愛發聲。中國文聯和湖北省文聯化身輕騎兵,通過網絡直播,為醫護人員和病人送去祝福;成龍、吳京、王力宏、佟麗婭等演藝人員加盟的抗疫主題MV《堅信愛會贏》,唱響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時代強音。
偉大的中國人民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文藝肩負著記錄歷史、弘揚精神的重任。電視劇《在一起》改編自發生在抗疫期間的真實事件,傾情創作了十個單元故事,致敬每一個勇敢付出的中國人。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再現了舉國抗疫的難忘瞬間,是對逝去生命的緬懷,更是對漫漫前路的深深激勵?;磩 豆燃掖笫隆?、呂劇《連心鎖》、黃梅戲《我的鄉村我的親》,于平凡處彰顯偉大精神,讓熱烈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激蕩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里。
線上演出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VR、云技術、流媒體、5G等概念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生活,也為演藝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文藝院團、演藝機構面臨的一次大考。對此,大家沉著應對,自覺地服從疫情防控大局,及時地調整了創作、生產和演出模式,紛紛通過互聯網平臺線上復工,以“在線藝術欣賞”“視頻直播”等形式進行“換擋”。于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云演唱會”“云話劇”“云音樂節”紛紛涌現,“云端舞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紅利,“線上演出”成為這一年文藝領域繞不開的熱門詞。舞臺藝術原本是一種以現場演出、親臨體驗為核心,極具儀式感和互動性的形式。但當現場的演出被導入線上、導向虛擬,傳統的觀演關系就此消解。所以不少演出團體對線上直播可能會此消彼長地侵蝕現場票房有所顧慮。然而,當疫情逐漸緩解,線下演出市場回暖,線上演出卻并未銷聲匿跡,反而呈現出某種區別于線下形式的獨特產品特性和用戶吸引力??梢灶A見,隨著用戶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分眾化,線上演出將成為演藝行業有益的補充方式,與線下更加深度地融合起來,構成產業鏈不可缺少的一環。
下一篇:華語文學有哪些好作品值得期待